陈建华,766全讯白菜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浮选理论与药剂分子设计,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11项,SCI他引3000多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当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Top2%科学家,获得“广西青年五四奖章”。陈建华教授积极承担行业任务,热心行业活动,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矿冶过程计算与模拟仿真专业委员会并担任副主任委员,担任矿冶过程界面化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钒资源清洁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陈建华教授始终致力于矿业工程这一“冷门”但又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在学术上深挖苦练,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在矿业工程技术中,浮选是处理低品位复杂资源最有效技术,全球浮选每年处理物料达到100亿吨。然而传统浮选理论缺乏对矿物结构的描述,无法实现浮选药剂的精准靶向设计。陈建华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将量子理论用于传统矿物加工领域,开辟了基于矿物结构的浮选研究新方向,建立了矿物浮选固体物理和晶格缺陷理论。开创性地将配位化学扩展到矿物浮选体系,建立矿物浮选配位化学原创性理论,突破了浮选理论近百年未能描述药剂-矿物相互作用的瓶颈,解决了药剂与矿物作用长期未能统一描述的重大理论难题。
基于矿物结构浮选理论,陈建华教授开发出黄铜矿小分子环保抑制剂,在全球首次实现了无硫化钠的铜钼生产,解决了云南香格里拉高原自然保护区超大型铜钼矿分离的生态难题。开发出硫铁矿清洁抑制剂,实现了对选矿百年剧毒氰 化钠的替代,解决了我国著名的丹池成矿带千亿元资源的清洁生产技术瓶颈。目前新型环保抑制剂正在我国大型矿山和全球大型铜钼矿推广应用。
根据捕收剂与矿物表面作用理论,陈建华教授及团队采用界面化学组装和物理组装技术强化了矿物表面疏水性,开发出铜铅锑矿等战略资源浮选高效捕收剂,浮选指标超过国外最先进产品,生产成本下降30%,解决了企业对进口昂贵捕收剂的依赖问题。目前基于界面分子组装的浮选新技术正在向俄罗斯、秘鲁、巴西、印尼等国际大型铜铅锌矿和金矿推广。
陈建华教授2020年出版的专著——《硫化矿物电子结构与表面:密度泛函理论及在浮选中的应用(英文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于2020在爱思维尔同步出版并荣获“第二十届输出版优秀图书奖”,2022年版权输出俄罗斯。近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S. V. Krivovichev在俄罗斯矿业专业期刊《有色金属》和《矿山》上公开评价并推荐了本书:“该专著对矿物原料加工过程基础的原子和分子机制的描述十分形象,且逻辑严谨连贯,可以推荐该专著作为‘矿物加工’领域老员工、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训进修时的教学参考书。”S. V. Krivovichev院士还对该书对矿物加工领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代表了矿物加工物理化学领域和量子化学领域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俄罗斯矿业专业期刊《有色金属》和《矿山》
在陈建华教授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则是他是一名教师,他一直认为,年轻人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教24年,一直坚持在本科教学的一线上,并且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获得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他坚持立德树人,严谨扎实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散在全国各地发挥着自己的价值;他还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平台和条件,助力他们的成长。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牢记着自己的身份,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赤诚报国的使命激励着他砥砺前行,他经常说教学科研的意义就是为党和国家、为社会、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一点点的努力,一直努力践行着这一使命。
编辑|张 波
审核|吴达慧
主编|沈大强